专科医院如何从国考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?

首页    中国医院绩效改革研究院    专科医院如何从国考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?

 

 

 

绩效国考指挥棒,导引着国内专科医疗方阵在“高质量发展赛道”上竞逐。2021年发布的第二次绩效国考成绩单,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接受国家绩效考核,其中1306家为综合医院,其余1107家根据医院机构类别和病案首页数据提取情况分为口腔医院、肿瘤医院、妇产医院(含妇幼保健院)、儿童医院、精神专科医院、其他专科医院(手术组)、其他专科医院(无手术组),无财务年报医院八类,实施分类考核。

 

专科医院是绩效国考的主力军,尽管国考指标赋分或有偏重,但每家专科医院都是我国高质量医疗服务提升的发力点。中国医院绩效改革研究院于2020年开启“全国绩效管理标杆案例”评选并邀请获奖医院于2020年全国首届绩效大会上分享实践经验,为专科医疗方阵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参考,除了回顾首届绩效大会的精彩片段,也可以在求同存异之中,找到专科医院如何从国考实践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方向:

 

 

求大同: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

 

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势必从常态化管理走向高质量发展。2019年,研究院正式提出现代医院管理宫殿模型,强调了不管是综合医院,还是专科医院,其发展与管理的核心要素都由医疗服务、医疗质量、运营管理、人才科研建设、以人为本的新文化五大构面组成,这也体现于今年的重磅政策《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1〕18号)中。

 

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

 

2018绩效国考精神专科医院中排名第1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,目前已经实现科研患者溯源管理,以患者为中心,全面追溯患者本次/历次就诊的所有病历数据。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是一个重点打造的应用,通过引入信息化和流程自动化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改进,整合科研工作流程。而且,这一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无纸化办公,支持项目立项、伦理审批、经费管理、项目成果管理等功能。医院计划将科研数据,结合成科研大数据中心。医院首先要将资源池中的数据通过国标、行标、标准字典标准化;集中到数据集成治理平台;引入科研大数据的分析技术,支撑应用服务层的利用;最终服务于门户使用者。

 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

 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不仅在2019年科研经费全国位居首位,在以人为本的新文化建设方面也有出色的成果。自2013年开始 “医务人员幸福指数”调研,医院建立了综合幸福指数问卷和医务人员幸福指数影响因子模型,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样本分析,多元回归分析对医务人员“幸福指数”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进行检验,且从多维度推进改善措施,如绩效分配改革、安防改造、带薪休假制度建立等。在自我实现维度,医院健全干部选拔、培育、管理、使用的全链条机制,发挥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。医院建立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,帮助医务人员提升科研能力。在认同与荣誉维度,医院积极加强顶层设计,营造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氛围。同时,医院将关爱职工的举措常态化、制度化,提升职工认同感。

 

存小异:专科医院发展特色与绩效管理的融合

 

尽管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相同,但专科医院的使命仍有别于综合医院——引领专科发展卓越水平。而如何发挥专科特色做精做深做强,是实现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
 

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

 

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元,建设妇幼精品门诊,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付诸了全面的实践且成效突出。围绕“人文医院”建设,医院以“提高患者满意度,门诊一直在行动”专项活动为载体,系统打造有温度的环境、有温度的服务,有温度的门诊。医院门诊单元涵盖儿科门诊、产科门诊、妇科门诊、患者服务中心以及特需门诊,其中儿科门诊被赋予家庭成长中心的内涵,妇科门诊则融入流产后关爱PAC的模式,产科门诊则实施集束护理的模式。

 
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

 
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,主推“打开患者希望之门”。人力资源是所有医院文化的具体影响对象,也是文化的载体,同步也强化构建北京肿瘤医院管理人才发展体系(BCMDS)。除了强化技术设备保障,医院还关注环境改造,涉及门诊环境、病区、科室、院区环境改造。在行为文化层面,医院突出关注服务本地的文化。在服务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同时,北大肿瘤医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癌科普宣传,包括发布癌症数据、制作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和杂志,开展健康宣讲和新媒体科普,并与多个平台合作制作科普视频,制作北肿小程序,扩大科普覆盖面和宣传效果。

 

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

 

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视中医创新,提升中医临床科研能力。围绕学科优势病种研究,医院从古今文献信息库、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平台、临床评价、新药研发、标准体系建设、伦理审查、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等方面搭建了系列科研创新平台,为学科优势病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。以国家目标、民众需求为导向,以提高疗效、突破瓶颈为目标,围绕中医理论核心,基于多学科交叉平台,牵头中医药替代抗生素、人参产业关键技术和大健康产品开发等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,项目数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。重视院内制剂研发在3位国医大师的牵头引领下,贡献了一大批名药名方,成功申请有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91种,覆盖内科、外科、符合、儿科、皮肤科、骨伤科、耳鼻喉科等多个专业领域,疗效显著。